新闻中心 分类>>

翻翻这些“凤凰”老照片一起回顾生活点滴

2024-02-10 14:35: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翻翻这些“凤凰”老照片一起回顾生活点滴几十年前,自行车对于市民来说还非常罕见。买辆新自行车,都要凭购车去各个区非机动车车管所上牌照才能上路,同时还要办个自行车执照,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和三角架上用铁锤砸上“钢印”。办完牌照还要上税,税牌是个圆形的上面印年份和打上去的钢印号。自行车车船使用税是1986年开始开征的,在2007年7月1日停征,当时税额是1元、后来慢慢变成2元、4元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当然也有免税的。

翻翻这些“凤凰”老照片一起回顾生活点滴(图1)

  1993年,成都路高架的建设,开启上海历史上规模空前的10万居民大动迁。成都路沿线户居民搬离,动迁涉及近100000人,这是被记入上海史册的“世纪大动迁”。这张照片是拍摄于成都路凤阳路口,当年居民搬迁也没啥大的电器,一套旧家具和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一辆卡车就都装下了。照片里的“老坦克”虽旧但也是家里非常重要的大件。

翻翻这些“凤凰”老照片一起回顾生活点滴(图2)

  1993年成都路高架建设,开启上海历史上规模空前的10万居民大动迁繁盛:那年那人那自行车,是生活的味道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度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迅速成为当时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那时每日上下班时的自行车洪流异常“壮观”。

翻翻这些“凤凰”老照片一起回顾生活点滴(图3)

  自行车是家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不光每天要接送孩子上下学,而且一些较重的物品也都由自行车驮回来。那个年代还没有网购,买些较大的电器啥的都靠自己用自行车运回家。

翻翻这些“凤凰”老照片一起回顾生活点滴(图4)

  自行车修车摊作为一个和每个骑自行车的人都息息相关的摊位,过去在城市的各个十字路口,小区角落都有修车师傅的身影。江西北路武进路路口,一个修理自行车的摊头摆了60多年。子承父业的周师傅十几岁开始跟着父亲当学徒,每天早晨6点多钟出摊,晚上七八点钟回家。以前忙的时候,临收摊了还有人来修车。周师傅说,以前大饼3分钱、油条3分钱,补个自行车胎要一毛五分钱,补胎的钱吃顿早饭绰绰有余。那时候,修自行车不是谁都干得来的活。这事看起来是苦力,一身油腻、终日暴晒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但实际上是个技术活,没点聪明劲学不会。

翻翻这些“凤凰”老照片一起回顾生活点滴(图5)

  现在生活变好了,在弄堂里长大的孩子们还记得坐在爸爸的“老坦克”后座,在“弹格路”上吃“弹簧”吗? 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好像还在弄堂的半空中回荡。

翻翻这些“凤凰”老照片一起回顾生活点滴(图6)

  建国东路一条弄堂里靠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老凤凰车,当时早晨的一束光正好照亮车头,而且在墙上投下影子,是一幅非常好看的老自行车光影效果。车主人对这辆车蛮有感情,这是他当初结婚时买的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驮过太太、驮过儿子,家里瓶装液化气的调换,也离不开这辆自行车。这辆凤凰自行车,为主人服务了20多年,后来买了助动车就再也没骑过,现在他儿子工作了也买了汽车,这“老坦克”不会再用了,但是真舍不得丢掉,这里面有太多的感情......

翻翻这些“凤凰”老照片一起回顾生活点滴(图7)

  随着现代化制造技术的发展,把自行车的性能和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什么折叠的、变速的、山地车、城市车等等色彩斑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现在的自行车是低碳生活中最环保的交通工具,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保护环境。骑自行车已经成了一种健康的运动和休闲娱乐的方式。

翻翻这些“凤凰”老照片一起回顾生活点滴(图8)

翻翻这些“凤凰”老照片一起回顾生活点滴(图9)

  任国强,新闻晨报首席摄影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从事新闻纪实摄影 30 年,用朴实的镜头语言定格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多年来养成相机不离身的习惯,就这样留下了一些百姓的市井生活和城市面貌的影像。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