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一种多功能运动动感单车的制作方法

2024-02-14 21:03:0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一种多功能运动动感单车的制作方法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时间去健身房,即使有时间去锻炼,有些人的住所与健身房之间的距离太远,这使得很多人放弃了锻炼,动感单车是一种适合居家运动的运动方式。动感单车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有氧运动,可增强身体素质。现有的动感单车能够有效的锻炼下肢以及腰腹,有效的增加的肺活量和肌肉耐力。但是现有的动感单车不能对上肢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造成了动感单车对肌肉群的锻炼失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动感单车不能对上肢以及核心进行有效的力量训练,造成了动感单车对肌肉群的锻炼失衡”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运动动感单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运动动感单车,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底座钢管、前端支架、后端支架、阻力轮、阻力轮架、车把连接管、车把、阻力轮轴;所述阻力轮架包括两根弧形钢管,两根弧形钢管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阻力轮设置于两根弧形钢管之间并通过阻力轮轴与两根弧形钢管转动连接,阻力轮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一根弧形钢管并固定连接有脚蹬,前端支架、后端支架分别设置于阻力轮架的两端,弧形钢管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支架、后端支架焊接固定,前端支架的端部、后端支架的端部分别与一个底座钢管固定焊接;所述车把连接管的端部与前端支架固定连接,车把的下端套接于车把连接管内,阻力轮架的端部设置有车座;所述车把连接管内设置有万向联轴器,万向联轴器的一端与车把的端部固定,万向联轴器的另一端与车把连接管内部连接;所述车把连接管内壁与车把下端外壁之间设置有弹性阻尼组件。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动感单车的车体通过前端支架、阻力轮架、后端支架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多段折弯的线性车架,阻力轮作为脚蹬的阻力部件,在使用者脚踏脚蹬时提供阻力,以达到锻炼的效果。两个平行设置的底座钢管作为整个动感单车的下部支撑保持动感单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侧倾。本申请中,在车把连接管与车把之间设置了弹性阻尼组件,在运动者使用动感单车时,为保持平衡,可以通过推动和拉动车把收紧肌肉达到锻炼上肢肌肉以及核心肌肉的目的,弹性阻尼组件在车把运动过程中提供弹性阻尼,增加是运动者推动或者拉动车把的阻力,帮助使用者保持平衡,提高锻炼效果。车把与车把连接管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可以保证车把有多个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优化的,上述多功能运动动感单车,所述弹性阻尼组件包括套接于车把下端的阻尼弹簧,阻尼弹簧下段套接于车把连接管内并与车把连接管固定连接。

  本申请中,可以使用阻尼弹簧作为车把活动的阻尼部件,在车把活动时,阻尼弹簧发生弯曲,并通过阻尼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为车把提供活动阻尼。阻尼弹簧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臂力器的抵抗弹簧,其弯曲后弹性恢复力大,能够为车把提供足够的活动阻尼。

  优化的,上述多功能运动动感单车,所述车把连接管内螺纹连接有一个内部固定环,车把上螺纹连接有上部固定环,阻尼弹簧设置于内部固定环、上部固定环之间,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部固定环、上部固定环紧压接触。

  本申请中,阻尼弹簧被固定于内部固定环和上部固定环之间,防止阻尼弹簧在变形后脱离预定位置,并且通过旋转上部固定环可以调整阻尼弹簧的压缩程度,从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阻尼弹簧对车把的活动阻尼大小。

  优化的,上述多功能运动动感单车,所述弹性阻尼组件包括设置于车把连接管内的若干弹性支撑片,弹性支撑片为弧形金属片,弹性支撑片的两端与车把连接管内壁固定焊接,弹性支撑片的弧形开口朝向车把连接管内壁,弹性支撑片在车把连接管内呈环形排布。

  本申请中还可以使用弧形的弹性支撑片作为车把活动的阻尼部件,在车把活动时,车把挤压弹性支撑片使得弹性支撑片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弹性支撑片的弹性回复力为车把提供活动阻尼。多个弹性支撑片呈环形分布于车把连接管内使得车把在多个方向上均有足够的活动阻尼。

  优化的,上述多功能运动动感单车,所述车把连接管中段设置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的弧形开口与弹性支撑片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

  优化的,上述多功能运动动感单车,所述阻力轮架与车座之间设置有车座调整杆,车座调整杆包括内杆和外杆,内杆与车座固定连接,外杆与阻力轮架固定连接,内杆套接于外杆内,外杆上设置有螺栓,螺栓穿过外杆、内杆并与外杆、内杆螺纹连接。

  本申请中,通过内杆在外杆内的滑动使得车座的高度可调,并通过螺栓对内杆、外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优化的,上述多功能运动动感单车,所述阻力轮为实心金属盘,阻力轮轴与弧形钢管之间用过阻尼轴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江南体育。本申请的动感单车能够对使用者的四肢力量以及核心力量进行有效的锻炼。由于动感单车得而车座较高,使用者在使用动感单车时,对使用者的重心会有调整,使其重心前倾,使用者在使用时为了保持平衡会收紧手臂腰腹部的力量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动感单车的车体通过前端支架、阻力轮架、后端支架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多段折弯的线性车架,阻力轮作为脚蹬的阻力部件,在使用者脚踏脚蹬时提供阻力,以达到锻炼的效果。两个平行设置的底座钢管作为整个动感单车的下部支撑保持动感单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侧倾。本申请中,在车把连接管与车把之间设置了弹性阻尼组件,在运动者使用动感单车时,可以通过推动和拉动车把达到锻炼上肢肌肉的目的,弹性阻尼组件在车把运动过程中提供弹性阻尼,增加是运动者推动或者拉动车把的阻力,提高锻炼效果。车把与车把连接管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可以保证车把有多个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运动动感单车,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底座钢管1、前端支架2、后端支架3、阻力轮4、阻力轮架5、车把连接管6、车把7、阻力轮轴8;所述阻力轮架5包括两根弧形钢管41,两根弧形钢管41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阻力轮4设置于两根弧形钢管41之间并通过阻力轮轴8与两根弧形钢管41转动连接,阻力轮轴8的两端分别穿过一根弧形钢管41并固定连接有脚蹬9,前端支架2、后端支架3分别设置于阻力轮架5的两端,弧形钢管41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支架2、后端支架3焊接固定,前端支架2的端部、后端支架3的端部分别与一个底座钢管1固定焊接;所述车把连接管6的端部与前端支架2固定连接,车把7的下端套接于车把连接管6内,阻力轮架5的端部设置有车座10;所述车把连接管6内设置有万向联轴器11,万向联轴器11的一端与车把7的端部固定,万向联轴器11的另一端与车把连接管6内部连接;所述车把连接管6内壁与车把7下端外壁之间设置有弹性阻尼组件。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动感单车的车体通过前端支架2、阻力轮架5、后端支架3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多段折弯的线作为脚蹬的阻力部件,在使用者脚踏脚蹬时提供阻力,以达到锻炼的效果。两个平行设置的底座钢管1作为整个动感单车的下部支撑保持动感单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侧倾。本申请中,在车把连接管6与车把7之间设置了弹性阻尼组件,在运动者使用动感单车时,可以通过推动和拉动车把7达到锻炼上肢肌肉的目的,弹性阻尼组件在车把7运动过程中提供弹性阻尼,增加是运动者推动或者拉动车把7的阻力,提高锻炼效果。车把7与车把连接管6通过万向联轴器11连接可以保证车把7有多个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所述弹性阻尼组件包括套接于车把7下端的阻尼弹簧12,阻尼弹簧12下段套接于车把连接管6内并与车把连接管固定连接。

  本申请中,可以使用阻尼弹簧12作为车把7活动的阻尼部件,在车把7活动时,阻尼弹簧12发生弯曲,并通过阻尼弹簧12的弹性恢复力为车把7提供活动阻尼。阻尼弹簧12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臂力器的抵抗弹簧,其弯曲后弹性恢复力大,能够为车把7提供足够的活动阻尼。

  所述车把连接管6内螺纹连接有一个内部固定环13,车把7上螺纹连接有上部固定环14,阻尼弹簧12设置于内部固定环13、上部固定环14之间,阻尼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内部固定环13、上部固定环14紧压接触。

  本申请中,阻尼弹簧12被固定于内部固定环13和上部固定环14之间,防止阻尼弹簧12在变形后脱离预定位置,并且通过旋转上部固定环14可以调整阻尼弹簧12的压缩程度,从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阻尼弹簧12对车把7的活动阻尼大小。

  所述阻力轮架5与车座10之间设置有车座调整杆,车座调整杆包括内杆17和外杆18,内杆17与车座10固定连接,外杆18与阻力轮架5固定连接,内杆17套接于外杆18内,外杆18上设置有螺栓,螺栓穿过外杆18、内杆17并与外杆18、内杆17螺纹连接。

  本申请中,通过内杆17在外杆18内的滑动使得车座10的高度可调江南体育,并通过螺栓对内杆17、外杆18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如图5-图8所示,此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弹性阻尼组件包括设置于车把连接管6内的若干弹性支撑片15,弹性支撑片15为弧形金属片,弹性支撑片15的两端与车把连接管6内壁固定焊接,弹性支撑片15的弧形开口朝向车把连接管6内壁,弹性支撑片15在车把连接管6内呈环形排布江南体育

  本申请中还可以使用弧形的弹性支撑片15作为车把7活动的阻尼部件,在车把7活动时,车把7挤压弹性支撑片15使得弹性支撑片15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弹性支撑片15的弹性回复力为车把7提供活动阻尼。多个弹性支撑片15呈环形分布于车把连接管6内使得车把7在多个方向上均有足够的活动阻尼。

  所述车把连接管6中段设置有弧形凸起16,弧形凸起16的弧形开口与弹性支撑片15的弧形开口相对设置。

  本申请中,车把连接管6中段设置的弧形凸起16使得弹性支撑片15在弹性变形时有足够的变形空间。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搜索